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居首位,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

9月5日,在外滩金融峰会的“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系”主题圆桌论坛上,从监管者、研究者、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视角出发,讨论如何构建既能促进科技创新又能保障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金融体系。

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指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呈现出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金融对创新的支持正在向创新的前端延伸。

他表示,支持科技创新,虽然直接融资很重要,但考虑到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还是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银行、金融机构还是要发挥科技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至于银行机构如何发挥作用,尹艳林认为,要深化改革,健全银行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加快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对科技企业的风险评估和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投贷联动的模式,突破传统的单一的信贷模式,开展“内外结合”的投贷联动业务。鼓励设立专营机构,比如设立科技金融的事业部、创设专业的科技支行。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微信截图_20240907161758.png

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原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从以股权投资基金为核心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制方面出发,谈到股权投资基金是支持科创产业化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投资是有风险的,科技创新的早期投资如同进入了‘无人区’,失败率非常高,甚至经常‘血本无归’。股权投资基金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

完善股权投资基金,要求大量耐心资本供给,确保长期投资的退出渠道通畅,形成“募投管退”全链条闭环高效运行,特别是募、退环节,需要有长期资金、耐心资本,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养老保险、长期寿险,使得长期资本供给有了一个制度上的保障。

谈到退出,“我们知道,现在一级市场投资中,退出是大问题,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包括要求回购的官司也越来越多,这就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陈文辉表示,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特别是注册制改革,发展并购市场,确保退出渠道的通畅。另外,要以股权投资基金为核心,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股权投资基金在科创成长的早期,特别是0到1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

对于券商如何做好“可持续的科技金融”,国泰君安证券总裁李俊杰认为,首先能比较专业地精准匹配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的综合服务。

“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主要中介机构,我们从直接投资、募集资金投资到做财务顾问,到上市,上市后的再融资、并购,做市交易、科创板的做市以及股东的股权激励、完善公司治理等,根据不同的生命周期提供不同的服务,匹配需求。我们也构建了母基金+产业基金,通过基金投企业等,做了大量的尝试。”

“专业性的基础上,投资和融资相协调,有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形成一个畅通的科技产业金融的循环模式,这样才可持续。”

他表示,从投资的视角,作为一家证券公司,在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同时,要做科技企业价值的发现者以及发挥赋能价值创造的功能,对科技企业的科技能力、应用场景以及商业模式有精准的判断。公司内部投行、投资、研究联动,加深对科技创新逻辑、产业发展规律,以及不同行业科创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解,做到比较精准的判断和定价,推动资源向优质创新企业集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这么多的金融工具,如政策性金融、地方投融资平台、地方产业基金、投资基金等等,到底开的是哪把锁?我们要搞清楚。”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中国在科技金融体系走出一条新路,发挥“两只手”在其中布局,甚至“三只手”,即政府、市场,还有一个特殊的主体——国有企业。地方的政府科创基金,是不是一定要跟民营基金竞争市场份额?还是说要在整个创新链、生态链上有充分的布局。去年国有资本明确了三大集中,第三个集中就是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建立起原始创新的评价体系。

地方政府这里也要进行一些转型,在规划和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对于耐心资本的培育和创新资本的培育。这里面有“度”的问题,就是要把握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刘元春认为,要反思和提升我们目前在科创体系里面“两只手”的配合性,以及深入融合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