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算力是智能时代的生产力底座,那么能源毫无疑问就是这个底座最重要的支撑。新计算产业已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如何以可持续计算推动可持续未来?
行业内如英特尔、浪潮信息、中国电信、特斯联、同方计算机等技术企业,已经通过自己的实际实践,在技术探索的过程中摸索出更优的碳排放发展路径。
IDC数据显示,受AI影响,从2022年到2026年,中国区人工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2.3%,换句话说,4年之后,中国算力规模预计将翻5倍。在这之间,电力需求增长不难想象。
因此,如何在减碳时做好投入与效率之间的平衡,是对很多企业的灵魂拷问。眼下,围绕“云、网、边、端”四个方面,已经产生了一些成熟的案例。
首先是“云”。以数据中心为例:大量的数据吞吐和运算,使数据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耗和散热挑战。据一份2019年的中国数据中心统计,在一座数据中心的能耗中,约有43%的能源用于IT设备散热,基本与45%的IT设备自身的能耗持平。
既往的数据中心大量采用风冷散热,据《数据中心高效绿色冷却技术》,高性能计算设备的常见产热量为 100W/cm²,而风冷技术的最大散热容量为 37W/cm²,这种热容量的不匹配会使算力下降甚至损害设备。而如果增加通风空间,空间利用率差、还要部署更多风冷设备,能耗将继续飙升。
在节能需求背景下,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探索液冷的可行性,在这其中,英特尔与浪潮信息、以及其他产业生态伙伴联合创新,共同促成了全新的数据中心液冷标准。降低了液冷系统的设计与使用成本、提升系统可靠性。推动建立并完善冷板液冷的生态系统,帮助生态内更多云服务商减碳与增效。
其次是“网”。中国电信作为云服务与网络基础设施提供方,担任着分配算力、为数字产业提供运算支撑的重要角色。而由于网络中分布大量不同规模的计算资源,不同用户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复杂的现状下,每个节点 分配、高时延的响应,积累起来,都可能导致大量算力的浪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信通过与英特尔合作推出算力网关,以提供更高的分配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的同时,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实现了需求与算力资源做优化匹配。
再次是“边”。英特尔与城市级物联网服务商特斯联的合作,通过边缘端的设备感知园区的温度、光亮、工作人员位置来实时控制电器工作状态,来实现能源的最佳利用。为正在普及的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带来了更少的碳排放,提升了效率。
最终是“端”。作为离普通人最近的设备,英特尔和同方一起,通过选材、生产、运输、使用、回收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量优化,为电脑带来更加绿色的生产力。比如:优化整机结构、内部使用无线缆设计,索减冗余元件,优化功耗体验。并通过绿色材料使整机更易于拆解、维修、回收。每台设备相较于传统台式机,大大下降了碳排放量,在商用终端巨大的保有量下,使用更加绿色的终端产品将会为世界带来不可小觑的从源头开始减少的碳排放量。
当“端”通过接入网络来访问“云”端的数据和算力,“边”缘形成对“端”的数据能力补充,算力通过“网”被分配到合适的场景。这种基于开放,共同通过技术优化每一个环节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减碳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