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庆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在重庆举行,不仅为全国高等教育专家学者构建了共探学科前沿、共谋发展大计的深度交流平台,更在教育数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等议题上凝聚广泛共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在题为《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咨询项目“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的主要调研成果,并从人工智能的不同定义出发,给出对人工智能本质的描述,并论述了基于符号、神经元、行为的三种建模形式,讨论了人工智能的模型基础、理论基础与算法基础,阐释了人工智能对数学带来的发展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野作了题为《创新教育与基础数论》的大会报告。该报告纵观数学发展历史,论述数论是许多创新性思想和概念产生的源泉,并通过回顾基础数论的一些例子,分享在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开设数论课的一些思考。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作了题为《重庆师范大学数学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的大会报告,介绍了重庆师范大学数学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并从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综合人才培养改革、拔尖人才培养改革三个阶段分享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并提出人才培养的多方思考。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卢玉峰以《微积分之外》为题,论述了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时代,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概念来源背景的探究、数学思想形成的基础挖掘、数学发展和进步的内外动力的梳理等越显重要。报告以微积分建立、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为主线,品味微积分的“源”,揣摩微积分的“流”,以哲学观点显示微积分知识图谱,用微积分发展深化的观点阐释分析课程的知识图谱。
南京大学教授丁南庆作了题为《高等代数的“教”与“学”》的大会报告,通过南京大学高等代数课程建设,分享如何在高等代数的“教”与“学”中融入教育数学的理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达到“不教”和“自学”的效果。
此外,上海大学教授郜云、天津大学教授孙笑涛、厦门大学教授林亚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谈胜利、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樊赵兵、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蒋启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尚志等嘉宾,也围绕大会议题展开深度分享。
重庆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夯实数学学科学术基础,在推动高等教育数学研究与实践中积极作为,为数学学科内涵建设与一流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以实际行动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