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12154520.png

“优衣库业绩突然下滑”“中国消费者心态变了”……在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近日发布2024财年前三季度财报后,关于其在中国市场营收下降的讨论热火朝天。优衣库高管对中国消费者价值观发生改变的评论引发关注。而另一边,有多名消费者在网上表示,优衣库也“变了”——价格高了、款式少了,性价比不再诱人。此外,在今年上半年,另一家国际快时尚品牌ZARA被爆在中国频繁关店,而屡次被传“退出中国”的美式快时尚品牌GAP誓言要改变打法。国际服饰快消品牌和中国消费者到底谁变了?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品牌该如何求变?

年轻人寻找“平替”?

日本迅销集团的财报显示,在2024财年前三季度,其旗下品牌优衣库在国际范围内收入和利润均大幅增长,总营收为2.37万亿日元(1万日元约合47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利润达4018亿日元,同比增长21.5%,“优衣库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日本的业务表现强劲,推动了创纪录的合并业绩。”然而,财报显示,在截至2024年5月的3个月内,优衣库大中华区收入下降,利润也大幅下降。财报称,在中国大陆市场,与上一年度特别强劲的表现相比,消费者胃口下降、天气反常以及产品阵容未能完全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致使)销售额下滑,收入大幅萎缩。预计优衣库大中华区2024财年全年收入上升、利润略有下降。针对这一情况,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潘宁在简报中专门提到了“平替”。“性价比消费在年轻一代中尤为明显。在‘平替’消费价值观下,消费者不再选择品牌产品,而是选择质量差别不大的更实惠的产品。”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优衣库在进入中国时,定位就是主打高舒适度和高性价比。在当时,优衣库的产品无论是用料还是工艺品质,都相对扎实。这说明其选择了通用性,不会过度关注个性化设计。“现在,在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去优衣库购买商品的时候,更可能是将其作为居家、休闲等非正式场合的穿搭。对消费者来说,没必要刻意为这类商品去追求品牌。这也意味着,这些产品容易被替代,尤其是被没有品牌溢价的本土产品‘平替’。”胡麒牧说。

专家:不是心态变了,是选择多了

寻找“平替”的消费者,心态真的发生变化了吗?25岁的乔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偏向小众设计的衣服,在优衣库偶尔购买联名款。经常在优衣库购买衣物的白领易冉有一款钟爱的衣物,经常买,“舒适、质量好,但现在这一款不出了”。他们表示,自己的消费习惯和以前相比并无明显变化,即在考虑性价比的同时,追求设计感。

与此同时,有消费者称,优衣库“才变了”,价格上涨、款式变少。易冉对记者表示,比较了解优衣库打折活动的她一般会等到优惠力度最大的时候购买。但有消费者在网上表示,优衣库的折扣变得越来越少。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人吐槽,优衣库越来越贵,“79元、99元的衣服越来越少”。还有人认为,相同品质、款式的衣服,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价格更便宜。从事传媒行业的张望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确实感觉优衣库的衣服不算便宜,尤其是裤装。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随着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等不断上涨,优衣库不得不通过提高售价来应对成本压力。然而,这一涨价策略却直接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下降,因为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涨价无疑削弱了优衣库的竞争力。”他认为,涨价是优衣库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

“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样式,没有新鲜感了。”还有消费者如是评论。不过,也有人认为,舒适好穿就是优衣库最大的“样式”,“本来就不是主打样式的品牌,何况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挺便宜的”。

在日本,也有部分消费者认为优衣库逐渐脱离“物美价廉”的最初定位,不过作为该国“国民品牌”,依然有很多人购买。根据今年5月优衣库对1.5万名日本消费者进行的网络调查,每天穿优衣库的人高达38%。当前,在日元大幅贬值的影响下,外国游客涌入日本,优衣库银座旗舰店和多地门店也热闹起来。在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优衣库的定位是“高性能高质量的全球品牌”,因此尽管近年日本优衣库价格上涨,与“低价高质的国民休闲品牌”的形象有所脱节,但仍比很多国家的价格低,因此有许多游客会购买自穿或作为礼物送人。

胡麒牧认为,优衣库早期进入中国时,提供的产品款式非常新颖、少见。“作为一个日本品牌,它比其他国际快时尚品牌如ZARA,在版型设计上更适合亚洲消费者。这也促使很多中国消费者选择优衣库的服装。”他补充说,现在的情况有所变化,本土服装品牌也切入这一赛道,形成了竞争,对优衣库产生冲击。

“所以,我认为消费者的心态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从性价比、款式上来说,拥有更多选择了。”胡麒牧说。

多个品牌换“打法”

近一两年来,国际快消服装品牌动向不断,多个品牌换“打法”。

在中国区业务被中国宝尊电商收购一年后,GAP在2023年末誓言摆脱“廉价”形象,接连在深圳、成都、北京等地开设新店,押注全渠道运营。除开店扩张外,GAP的线下策略还有重回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对门店大小进行策略性调整,如开设3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门店等。GAP还喊出“从过去‘折扣驱动’转变为‘以消费者心智取胜’的品牌”的口号,组建一支本地产品设计团队,门店陈列也从大卖场式促销转向多场景搭配。在渠道方面,宝尊电商通过全渠道运营推动GAP数字转型。

今年初,网络上一度传出“ZARA撤出中国”,其母公司西班牙时装零售集团Inditex随后辟谣说消息不实。然而,ZARA关闭门店的消息却得到证实。ZARA在3月底关闭广东惠州、东莞两家门店,4月初关闭位于上海宝山的门店,又不断开出更大门店。Inditex年初发布的2023年年度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月,ZARA在中国大陆共有96家门店,与巅峰时期的180家左右有相当距离。而根据ZARA近两年的财报,该品牌和其母公司为应对原材料成本上升等风险,提高产品价格,推动门店升级,定位“高端”。

专家分析认为,品牌换打法的背后,是中国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胡麒牧分析说,国际快时尚品牌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冲击:一是中国服装行业数字化,这使成本得到更好控制,让本土的供应链竞争力更强;二是服装加工工艺进步,近些年来中国服装业无论是用料、工艺还是设计上,竞争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些品牌的“快速模式”也正被中国本土品牌赶上。无论是UR、太平鸟,还是SHEIN,它们的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上架,周期都在1周左右。有分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曾经以快取胜的上述国际品牌切入高端赛道,但这也使其面临着在涨价、品牌调整后,市场认可度可能降低的问题。

尽管优衣库在华营收不佳,潘宁仍表示:“我们认为优衣库有潜力成为中国内地消费者的首选品牌。”优衣库在财报中提到,将在大中华区转换店铺开发策略,进一步融合实体与网络店铺、加强开发。潘宁还称,他们将重组门店网络,把重点放在质量而不是数量上。“未来,我们只会选择能够体现品牌价值的新店,并将确保每年至少开设50家新店。”线上方面,除公司的电商平台,还将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以助力实现电商销售额占比提高到30%的目标。

调整、转换打法后,谁能生存下来?江瀚认为,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胡麒牧表示,谁能将产业链赋能做得更出色、上下游越协同,就能更快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推动品牌升级。